金莎娱乐app下载官网(最新SViP认证)-Green App Store

知情明政
政策文件
学习园地
政协知识
首页
> 知情明政 > 政策文件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来源:新闻信息中心】 【 】 【2023年10月09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温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及责任分解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

(2023—2027年)

为加快温州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聚焦“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聚力“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温州样板,切实以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发展目标。锚定新时代文化高地和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目标,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国内知名的文旅融合样板城市。深化八类文旅融合,实施八大融合行动,以五大文旅融合产业带布局为纲,以四类文旅融合载体能级提升为目,以十大文旅融合金名片培育为要,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投资五年“百项”计划。到2027年,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2%。文化和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力争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1个,打造4A级以上旅游景区5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个、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4个,培育千万级核心大景区5个,将温州打造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

二、重点任务

(一)深化文旅空间融合,实施五条产业带建设行动。

1.山江海文旅融合黄金产业带打造计划。推动“雁楠一体化”,打造“雁楠”世界级旅游产品,串联雁荡山、楠溪江、洞头,打造山江海诗意畅享之旅。推动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通过雁楠公路串联雁荡镇、大若岩镇等重点旅游乡镇,延伸联动云岭乡、仙溪镇,以最美旅游风景道的标准打造通景公路,优化提升公路景观,合理布局文化小品、观景平台、服务驿站等设施,建成一批最美打卡点,打造一条雁楠山水交通联动走廊。

2.都市时尚休闲文旅融合产业带打造计划。全面提升鹿城、瓯海、龙湾等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都市旅游核心,创新都市时尚休闲体验之旅。以瓯江为轴,串联“七都岛-山水斗城(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江心屿、朔门古港、九山南戏文化园)-西洲岛”,打造瓯江水上游线,形成水岸联动的发展格局。以温瑞塘河为脉,链接“印象南塘文化旅游街区-塘河博物馆群-三垟湿地-大罗山”,推进环大罗山旅游度假区谋划建设。深入挖掘打造朔门古港遗址、戏曲朝圣地,以印象南塘、龙湾寺前街、瑞安忠义街、乐清北大街等为重点,培育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

3.蓝色滨海风情文旅融合产业带打造计划。培育打造温州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带,以228国道串联乐清、洞头、龙湾、瑞安、平阳、苍南、龙港等地沿海旅游资源,打造蓝色滨海风情浪漫之旅。重点打造洞头国际生态旅游岛、北麂岛、南麂岛、苍南168黄金海岸线、龙港舥艚渔港等滨海旅游精品。协同推进生态海岸带、海塘安澜、美丽海湾三大行动,支持洞头、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地发展邮轮、游艇、休闲渔船等,谋划“洞头-北麂-南麂”海上跳岛游黄金线路,推出温州洞头经舟山至上海的国内沿海邮轮游黄金旅游线。

4.生态康养休闲文旅融合产业带打造计划。结合“侨家乐”文化和廊桥文化,打造文(成)泰(顺)康养休闲有氧之旅。打造华东大峡谷、天湖旅游度假区、乌岩岭森林康养基地、铜铃山森林氧吧小镇等一批生态康养休闲拳头产品,谋划1条生态康养自驾线路。布局中高端度假酒店、特色民宿、主题文化客栈、露营地等接待设施,建设文、体、商复合集聚的“文泰环飞云湖”生态康养休闲产业带。

5.红都绿野田园休闲文旅融合产业带打造计划。结合瑞安、平阳、苍南、龙港的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红都绿野田园休闲徜徉之旅。打造苏步青故里文化旅游区、渔寮湾乐活小镇、世界矾都矾矿遗址旅游区、湖岭天然温泉小镇、曹村田园综合体、龙港都市农业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田园度假产品,形成田园文化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二)深化文旅产品融合,实施四类载体能级提升行动。

6.高等级旅游吸引物培育计划。以雁荡山、楠溪江为重点,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实施“一县一策”,重点支持山区海岛县培育打造龙头景区、度假区,每个县培育1家达到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的核心产品,高水平建设文成伯温故里景区、泰顺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楠溪江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洞头半屏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成天湖度假区、永嘉云岭度假区加快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支持苍南渔寮、乐清铁定溜溜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展全市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行动,植入休闲度假游、主题品质游、专项定制游等旅游新业态,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丰富景区旅游产品和核心吸引物,带动景区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以上。

7.乡村度假产品打造计划。深化“十城百镇千村景区化”工程,进一步推动以苍南霞关海港风情旅游镇、文成铜铃山森林氧吧旅游镇、永嘉大若岩诗意田园旅游镇等为代表的景区镇品质升级,深入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名镇。推进农文旅融合,谋划打造铁定溜溜乡村度假区,持续打造云岚牧场、洞头白迭艺术村、七都都市未来农业公园、文成武阳明朝艺术村等高品质、富有温州识别度乡村度假目的地。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万幢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推进农旅共富工坊,打造“金3A”级景区村庄1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

8.红色旅游经典产品提升计划。大力弘扬温州人精神、海霞精神等“红色根脉”资源,实施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永嘉红十三军旧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洞头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重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提升4个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平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新推出1台红色主题演艺,培育1条以上“红色根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9.时尚文化创意赋能计划。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景区+”“公园+”“剧场+”“厂房+”“生活圈+”等模式,打造“微场景”。培育东屿记忆、七都慢休闲小镇、梧田老街、龙溪美术馆、坡南古街、矾都幸福街区等一批时尚网红产品,培育楠溪江RockTown摇滚小镇、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等一批音乐小镇和楠溪江音乐节等品牌音乐节。提升“青灯市集”影响力,挖掘“生活美学”的消费新理念,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性东方生活美学集群。

(三)深化文旅业态融合,实施十大金名片培育行动。

10.文旅融合金名片培育计划。持续培育打响温州全域夜游、南戏故里、“侨家乐”民宿品牌、楠溪江乡村音乐慢都、浙南红都等十大文旅金名片,引领全国文旅消费新风尚。积极践行“全域夜游”新模式,打造时尚都市景观靓色,建设全省夜游经济的桥头堡,力争形成全国示范。提升培育瓯江沿线、塘河两岸、江心屿、五马街区等都市夜游经济,着力打造“瓯江夜游”“塘河夜画”夜游品牌,基本形成以瓯江、塘河两岸沿线、三垟湿地、中央绿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为重点、各区特色街区为节点,“两线三片多点”的月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持续举办温州夜间文旅消费季,鼓励各县(市、区)至少培育一个精品夜游品牌,积极开发特色街区、百县千碗以及24小时城市书房等夜间文旅消费场景。

11.文旅融合新业态培育计划。发展“文旅+农业”,推进农文旅融合试点,实施乡村文旅运营升级计划。发展“文旅+工业”,推动温州矾矿工业旅游区等工业旅游基地高质量发展,培育5个以上国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点),20条以上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文旅+体育”,利用好亚运会契机,举办马拉松等赛事,创成4个以上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加快建设冰雪旅游运动基地。发展“文旅+教育”,培育数学家之乡研学游产品,打造“少年瓯越行”品牌,建设5家省级研学旅行基地。

(四)深化文旅资源融合,实施百项重大项目推进行动。

12.文化和旅游资源内涵挖掘计划。深化文化基因解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利用,持续深挖名山、名水、名城、名居、名人等资源,积极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形象打造,为旅游景区开发和休闲旅游发展注入深刻的文化内涵。精细绘制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地图,编制全市潜力资源招商手册,推动高品级资源、创新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13.文化和旅游投资五年“百项”计划。聚力打造泰顺廊氡、文成天湖、永嘉云岭温泉、苍南渔寮湾等引领性重大特色旅游度假区项目。结合城市文化特质,高标准建设温州美术馆、梧田老街等城市文化新地标项目,改造提升温州科技馆、温州博物馆等重点文化设施。滚动推进百项谋划招引类、在建实施类重大文旅项目。盯牢文旅头部企业,加强与华侨城、中青旅、地中海集团、华强方特等大企业大品牌合作联动,争取引进文旅头部企业5家以上。加快RockTown楠溪江音乐产业基地、宋韵楠溪、铜铃山国际森林康养度假区、霞关沛垒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等一批谋划类重大文旅项目的签约落地;加快推进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楠溪·云上温泉旅游度假区、龙湾永昌古镇文旅项目、瑞安市湖岭天然温泉康养项目、江心屿西园改造提升工程等一批在建实施类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五)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实施文旅产业内涵拓展行动。

14.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打造计划。支持各县(市、区)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建成5个省级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15.朔门古港海丝申遗计划。深入挖掘论证古港遗址价值,全力冲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为契机,争取举办高规格海丝学术论坛,努力打造展示世界海丝港口的重要窗口和申遗的支撑性遗产点,进一步规范海丝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推广等工作,积极助力海丝申遗。同时结合“东亚文化之都”、建制2215年和设郡1700周年之际,开展东瓯文化溯源,加强与申遗城市以及海外相关城市交流,进一步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16.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建设计划。建成涵盖陈列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民俗馆、非遗馆、名人故居等各类博物馆100家,新增乡村博物馆40家,形成2-3个民办博物馆群,建立四级博物馆网络体系,提高温州民办博物馆之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温州美术馆、非遗馆建设,温州博物馆、温州非遗百工馆展陈改造升级,推动文博场馆景区化建设,串“珠”成“链”,打造5条以博物馆体验休闲、研学旅行为主题的黄金旅游线路。

17.中国非遗之都建设计划。实施“非遗+”战略,深化“非遗+民宿”“非遗+景区”“非遗+社区”“非遗+校园”“非遗+商圈”“非遗+市集”等,积极打造非遗百家坊、非遗工坊、非遗文创、非遗伴手礼等,成为瓯系列、古系列、名系列的核心元素。加强瓯窑振兴工作,促进瓯窑青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提升“瓯窑”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鼓励弘扬非遗技艺,培育10个传统工艺工作站、50个非遗工坊、100个“瓯越非遗百家坊”。

(六)深化文旅市场融合,实施文旅消费创意提振行动。

18.瓯味佳肴品牌提升计划。弘扬瓯菜文化,积极培育特色美食街区、特色美食店、连锁龙头企业等,力争创建省级“百县千碗”美食旗舰店2家、培育100家美食体验店,“百县千碗”美食街区(镇)2个以上,滚动推选100道具有地域标识和文化内涵的温州风味美食。持续推动“六进”行动,积极挖掘温州美食文化、特色技艺和非遗项目,培养美食讲解员队伍,着力讲好温州美食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19.瓯地美宿品牌打造计划。以等级民宿为主体,将温州特色“侨家乐”民宿品牌和主题特色民宿集聚示范区打造成旅游的微目的地。鼓励按“一个主题、一个主人、一个故事、一桌佳肴、一组活动、一组伴手礼、一种文化共鸣”,凝练以“侨家乐”为代表的温州民宿符号,着力提升民宿核心吸引力,增加温州民宿的品牌附加值。推动民宿与社区共生共融,引导利用民宿产业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本地劳动力就业。创建国家级等级民宿3家以上,星级“侨家乐”品牌民宿100家以上。

20.瓯礼臻品品牌构建计划。发挥“瓯菜、瓯剧、瓯窑、瓯塑、瓯绣”的优势,用好文化基因解码成果和温州丰富的非遗资源,鼓励文旅经营主体开发文创伴手礼,推出100个温州印记文创伴手礼,力争每个县都有10款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打造“温州有礼”旅游购物特色品牌体系。联合相关行业协会,举办文旅IP产品展会和伴手礼产品开发研讨会,做好文化挖掘和形象元素提炼,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利用当地文化、旅游、农产品、非遗技艺等资源,打造有记忆、有故事、有颜值、有性价比的温州伴手礼。

21.宋韵瓯戏品牌打磨计划。提升“瓯江夜游”“塘河夜画” 等演艺品牌,推出10个经典复排剧目、10个新创剧目,重点打造“千年商港”题材瓯剧《弄潮》(暂命名),打磨提升越剧现代戏《霞光》并开展全国巡演活动。持续推动文艺星火赋美,用“文艺星火”积蓄生活诗意、涵养城市温度、汇聚向善力量,更好地赋美城市气质、点靓乡村风韵。

22.瓯风市集品牌延展计划。充分发挥“青灯市集”的品牌效应,继续做好江心市集、瓯江光影码头市集、平阳鸣山夜集等市集品牌的培育壮大。推动瓯窑、瓯菜(百县千碗)、咖啡、宋韵瓯风等专题特色类市集,力争每年定期常态化开展文旅市集60场。依托“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因地制宜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瓯越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多样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策划一批“小而美”、可持续的文化雅集。

(七)深化文旅交流融合,实施国内外合作深化行动。

23.东亚文化之都交流升级计划。通过立足城市文化,联动其他资源,不断促进“东亚文化之都”城市交往圈层的扩展,在当选城市间开展高质量的交流活动,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温州的文化气质、文化实力、文化自信。同时,用好温州·日本海外推广中心、温州海外文旅交流中心、温州海外传播中心等多个海外文旅推广渠道,开展戏曲出访、非遗展示等活动,推动带有鲜明温州印记的文化作品、文旅产品走向国际,进一步讲好温州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中法文化之春”“文化丝路”计划等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与“欧洲文化之都”“东盟文化城市”往来协作,提升“邂逅”“遇上”等对外文旅交流品牌。创成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5个,建立市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30个。

24.“一区一廊”协作升级计划。深化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紧抓2023年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落户温州,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塑造具有瓯越文化辨识度的温州生态旅游品牌,推动四省19个地市开展品牌共建、客源共享、市场互送、线路共推等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文泰云景”浙南山路风景廊道建设,依托国省道干线公路,串联文成、泰顺、苍南、平阳等地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快沿线服务驿站、观景平台、骑行绿道等设施布局,建设辐射的浙南自驾公路。

25.“千年商港、温润之州”品牌深化计划。利用好亚运会契机,打造品牌传播矩阵,提升温州国际形象宣传旅游品牌。鼓励各地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主题文旅节庆活动。以“千年商港、温润之州”为统领,形成品牌塑造合力,做好“千年商港、温润之州”品牌传播贡献度评价指数测评工作。开展对上海、福建、广东等重要市场的推介营销,进一步巩固省内游、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和海西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和培育新的旅游客源增长点,保持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区域城市在温旅游消费持续上升的趋势,不断提升温州文旅在广州、福建等高铁沿线客源市场的知名度,加强与航空公司联系,梯度开拓、培育成都、重庆、西安等远程旅游市场,擦亮“千年商港、温润之州”品牌,提升温州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

(八)深化文旅配套融合,实施文旅环境设施优化行动。

26.智慧文旅数字赋能计划。建成文旅数字驾驶舱,持续优化“E游温州”“错峰乐游”“驴友通”等数字化应用,启动实施“浙里书院数智活化”应用、“侨家乐”全域民宿数字平台建设,助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推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60%以上A级旅游景区建成智慧旅游景区。

27.交通升级交旅融合计划。以全市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聚焦数字出游、旅游交通、配套设施、业态服务四网建设大力推进交旅融合,推出10大创新试点、10大特色交通、10大自驾线路。力争4A级以上旅游景区二级以上公路通达率达到90%。

28.壮大主体市场监管计划。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旅游市场,推进文化和旅游企业战略性并购重组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落实县(市、区)文旅市场主体和文保单位网格化管理责任,推进A级景区纳入线上监管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文旅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对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商标、专利、版权、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深化“信用+监管”建设,努力实现监管事项和监管对象全覆盖。强化文化旅游、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玻璃滑道、悬崖秋千、空中项目等新业态项目安全监管,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成立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工作专班,建立市县、各部门协同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统筹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研究制定全市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旅游业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指标。对标对表全省文化和旅游稳进提质赛马机制,督促各县(市、区)相关部门细化指标任务,加快推进实施,抓好各项具体工作落实落细。

(二)强化要素保障。用好产业基金和产业奖补政策,统筹现有资金渠道,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依法保障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通景公路土地供给,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丰富文化和旅游金融产品体系。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全市高校文化和旅游类学科与专业建设。引进一批文化和旅游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加强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好人才政策宣传,落实好人才政策。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XML 地图